2017年福建省篮球协会工作会议在岚召开
与此同时,组件端的报价也在持续下降,12月22日,中广核2021年第二批组件集采上海市崇明港西128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开标,共9家企业参与投标,集采规模为128.08152MW,组件规格为双面540W组件。
Q:我们都知道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光伏发电前景广阔,振国总也公开预测2030年全球年新增光伏装机量达到或超过1000GW。Q:基于国外疫情防控不力,2021年公司境外收入受到冲击在所难免,未来境外客户源又是否稳定呢?李振国:现在可以看到光伏应用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发展,装机规模超过GW级别的国家达到20多个,部分国家受疫情影响出现了短期的影响,我们会及时做好市场销售的统筹管理,合理安排海外发货,满足客户需求和项目进度上的匹配。
Q:氢能方面接下来有些具体项目会落地吗?未来会欢迎和什么样的伙伴一起合作?李振国:隆基在氢能业务上的定位是绿电制取绿氢环节上的设备、技术以及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但每个企业还需要依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到竞争中,企业需要打造自身在品牌、渠道、技术、产品全方位的领先才能在竞争中获胜。非常感谢!李振国:您好!产业链发展不均衡是长期存在的,价格取决于各环节的供需关系。我们相信182产品是客户价值最大化的尺寸。我的问题是光伏装机量是增加了,但是价格也下来了,会不会造成企业利润空间并不大?谢谢!李振国:光伏成本与售价降低是行业发展的特点,也是企业追求的目标。
分布式屋顶符合光伏发电就地发电、就近消纳的特点,应用前景广泛。Q:有友商表示2022开始光伏硅片向大尺寸和薄片化发展,166及以下的硅片将会迅速在2022年内被淘汰,请问李总对此有何看法?如果上述为真,那么隆基的166产线将如何处置?李振国:隆基产线95%以上产能可以生产182及以上尺寸产品。在中央控制中心,调研人员通过云端大数据平台,将整个徐州颗粒硅生产研发基地尽收眼底,机器人巡检、系统预警、鹰眼识别、远程调度都给投资人留下了数字协鑫的深刻印象。
FBR颗粒硅的技术门槛有多高,有没有可能被超越?为什么能够快速实现FBR颗粒硅量产,为什么要大规模扩充产能?坚定FBR颗粒硅技术路线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投资人的问题直击重点,保利协鑫相关负责人从容回答,从FBR颗粒硅的研发过程到下游应用的数据反馈,从知识产权专利保护到FBR颗粒硅生态链的布局,从FBR颗粒硅的电耗、碳足迹到投资成本、建设时间座谈会现场气氛活跃,互动频繁。经过严格的层层安检,身着洁净服,头顶安全帽,投资人来到2万吨FBR颗粒硅模块化项目现场。如今,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再次集结调研保利协鑫,市场普遍认为,这是FBR颗粒硅技术得到资本市场高度认可的重要表现工作人员介绍说,未来乐山10万吨级以及内蒙古30万吨级项目都将通过徐州基地中央控制中心进行远程数字智控。
过去只是耳闻,今天亲见之后,确实震撼。如今,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再次集结调研保利协鑫,市场普遍认为,这是FBR颗粒硅技术得到资本市场高度认可的重要表现。
如今,流化床颗粒硅转化率高达近100%、可连续生产180天时。在中央控制中心,调研人员通过云端大数据平台,将整个徐州颗粒硅生产研发基地尽收眼底,机器人巡检、系统预警、鹰眼识别、远程调度都给投资人留下了数字协鑫的深刻印象。这是继去年11月FBR颗粒硅项目首次对投资人开放后,两个月内保利协鑫迎来的第二次机构集体调研,也是保利协鑫去年两次股份配售成功引入知名投资机构后,再次向投资人零距离展现颗粒硅。2021年,保利协鑫提出深度聚焦硅料主业,着重发力颗粒硅业务战略后,扩产步伐加快,已先后在江苏徐州、四川乐山及内蒙古包头规划建设两个10万吨级以及一个30万吨级硅料生产基地,目前公司已有FBR颗粒硅产能3万吨,其在手硅料订单更是超70万吨。
投资人看得认真,听得仔细,不时向工作人员抛出问题,彼此互动一直持续到座谈会现场。保利协鑫硅料事业部总裁、江苏中能总经理兰天石,保利协鑫副总裁胡泽义、宋赟波、赵明,保利协鑫中央研究院执行院长蒋立民、总师办主任刘涛,硅料事业部市场营销中心助理经理卢峰等领导和专家悉数陪同并与投资人面对面交流,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刘辉、副总工程师付绪光,协鑫硅材料研发技术总监汪晨现场讲解。技术人员向投资人介绍,使用FBR颗粒硅拉晶,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单晶产品完全符合N型高效电池要求。而此次调研,能够现场看到颗粒硅占地面积少、能耗水平低、下游应用好等多维优势,让我们更加坚定对保利协鑫FBR颗粒硅技术路线和市场必胜的信心。
FBR颗粒硅具有低本高效与低碳足迹的优势,实际上是光伏材料技术的一次迭代甚至是革命性颠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很有信心。云栖资本柯鸣如此评价。
作为投资人,节能环保是我最关注的因素,以后很多产品都要碳追溯,这会影响产品销售。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2月,保利协鑫组织了入局FBR颗粒硅以来的首场投资人调研后一个月,高瓴等知名投资机构就参与了保利协鑫当年的第二次股份配售。
经过严格的层层安检,身着洁净服,头顶安全帽,投资人来到2万吨FBR颗粒硅模块化项目现场。高瑒指出,随着保利协鑫颗粒硅产能进一步落地,市场一定会给予很好的反馈。技术人员对FBR颗粒硅工艺流程、装备成套、工程安装、物料平衡、构筑物等方面的首创成果逐一讲解。对此,万方资产合伙人高瑒也持相同观点: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用更少的能耗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这是决定未来技术发展路径的关键。其中,高毅资产甚至派出了含多名合伙人在内的顶级投研团队亲临现场。无论是拉晶成活率还是品质参数,都与棒状硅无异,产品品质也得到了下游客户的实证和认可。
在保利协鑫5GW颗粒硅技术应用示范项目现场,300多台单晶炉正在全速运转,这里已经实现了100%颗粒硅投料应用。敦和资管研究总监李博表示,协鑫把棒状硅做到万吨级产业化后,又实现了颗粒硅的规模化、产业化,现场数字化控制,机器人巡检让我印象很深,而且产品品质得到下游客户验证。
高瓴入股是一个很积极的信号,说明资本市场对FBR颗粒硅技术路线是高度认可的,相信这一定代表未来趋势。多位投资人现场表示,自2020年保利协鑫开始扩充颗粒硅产能后,二级市场对保利协鑫给予了高度关注。
2022年甫一开年,继年前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代表实地调研后,1月6日-7日,保利协鑫又迎来高毅资产、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长城基金、摩根士丹利等23家机构的40余位投资人来到其徐州生产基地,零距离现场调研FBR颗粒硅生产及应用情况。而低能耗、低碳足迹正是颗粒硅最大的优势,长期来看,颗粒硅技术路线会是大的趋势。
产品质量如何,下游应用端最有话语权。万吨级项目,数字化控制。2021年,两度配售股份成功,筹资超90亿港元,颗粒硅项目首次对投资人开放,引入多家知名投资机构,一系列动作让保利协鑫在资本市场迎来高光时刻。FBR颗粒硅的技术门槛有多高,有没有可能被超越?为什么能够快速实现FBR颗粒硅量产,为什么要大规模扩充产能?坚定FBR颗粒硅技术路线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投资人的问题直击重点,保利协鑫相关负责人从容回答,从FBR颗粒硅的研发过程到下游应用的数据反馈,从知识产权专利保护到FBR颗粒硅生态链的布局,从FBR颗粒硅的电耗、碳足迹到投资成本、建设时间座谈会现场气氛活跃,互动频繁。
新老技术的对比还是很震撼的,从西门子法庞大复杂的产线,变成集约化、标准化、自动化FBR产线,效率更高、能耗更低、品质更优,我觉得这是符合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也是未来颗粒硅最大的优势。而不远处,上次投资人来还在地基阶段的未来新增的3万吨FBR颗粒硅项目已显露雏形,建设速度远超预期。
在徐州,机构代表们现场探秘3万吨颗粒硅生产运营现场、中央控制中心以及5GW颗粒硅应用示范项目,面对面与保利协鑫管理层及研发团队交流此外,晶科能源编列近400人专门的N型研发团队,投入26%以上效率的TOPCon电池的制程和量产实现,并朝N型叠层制程迈进,展现晶科能源持续拉大领先距离的企图心。
新年伊始,晶科能源8GW产能规模的N型电池工厂在合肥已顺利投产,良率在既定进度内前进,预计4月份能达到满产,今年一季度起贡献营收。年底,晶科可望领先全球成为首家提供16GW产能规模下一代N型高效组件的光伏企业。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女士先前透露,继合肥工厂之后,另一个N型电池和组件制造基地尖山工厂也如火如荼目前也都完成设备调试,一期产能规模有8GW,预计农历新年之后会投入量产阶段,并在年底前完成产能爬坡。因为有了163N型成功导入的经验和优势,为182尺寸上N型铺平道路,且182在性能表现及BOS节省上,比163N型更优越,让一线大客户,也将2022大单转向182N型的Tiger Neo(新虎)组件。晶科能源内部将N型制程和产品视为公司最重要的战役,不敢有丝毫懈怠。以制程进度分析,晶科能源可望在2022年起,逐步靠着更高发电性能和可靠度的下一代N型TOPCon组件Tiger Neo (新虎)及PERC增强版Tiger Pro,抢占全球高功率溢价市场,逐步拉开和强敌差距。
公司成功上市以后,有了资本加持,晶科以王者归来之势,重心押在下一代N型技术,在163尺寸上早已提前导入了TOPCon工艺,用在硅片和电池量产此外,晶科能源编列近400人专门的N型研发团队,投入26%以上效率的TOPCon电池的制程和量产实现,并朝N型叠层制程迈进,展现晶科能源持续拉大领先距离的企图心。
以制程进度分析,晶科能源可望在2022年起,逐步靠着更高发电性能和可靠度的下一代N型TOPCon组件Tiger Neo (新虎)及PERC增强版Tiger Pro,抢占全球高功率溢价市场,逐步拉开和强敌差距。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女士先前透露,继合肥工厂之后,另一个N型电池和组件制造基地尖山工厂也如火如荼目前也都完成设备调试,一期产能规模有8GW,预计农历新年之后会投入量产阶段,并在年底前完成产能爬坡。
公司成功上市以后,有了资本加持,晶科以王者归来之势,重心押在下一代N型技术,在163尺寸上早已提前导入了TOPCon工艺,用在硅片和电池量产。晶科能源内部将N型制程和产品视为公司最重要的战役,不敢有丝毫懈怠。